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24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健康之家] 13年后的“缘分”续写,15名医生奋战18小时帮男子重获新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16: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13年、18小时、35天,看似没规律的一组数字却清晰地记录了一名男子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的“新生”历程。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刚转入普通病房时他始终不敢睁开眼睛,无法相信自己还活着。

烟台论坛客户端11月26日讯(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 )13年、18小时、35天,看似没规律的一组数字却清晰地记录了一名男子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的“新生”历程。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刚转入普通病房时他始终不敢睁开眼睛,无法相信自己还活着。

15名医生、14个吻合口、7000毫升血制品,恰能从侧面反映出这台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全程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复杂与艰难程度。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的大力配合下,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15名医生在杨牟主任的带领下轮番上台,历时18小时,完成男子体内14处血管吻合,整台手术输血制品近7000毫升,顺利拿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也填补了烟台市乃至山东省血管外科领域的空白。

术后长达35天的守护里,心内科、呼吸内科、营养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胸外科、心外科等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男子终于转危为安。从眉头紧锁到面露微笑,从彻夜难眠到酣然入睡,时隔13年后的“再聚首”让男子有机会重新拥抱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而他的这份幸运里也凝结着无数医护人员的付出与努力。


杨牟主任(右三)正在查房

部分手术医护人员合影

13年后的“重逢”——
医生的不放弃让他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38岁的李奇(化名)从没想到13年后还能和当初为自己手术的医生“重逢”,可正是这次不期而遇的相见,让他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患有家族型嗜铬细胞瘤的李奇在此前已经经历过两次大手术,医院多少给他留下了“阴影”,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愿意肯轻易踏入医院,就连每年的定期复查他都是能拖则拖。1995年在外地行左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这个家族”杀手“并没放过他,2008年他因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夹层形成,并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做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手术。但术后李奇的右侧肾脏又发现了嗜铬细胞瘤,医生建议其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嗜铬细胞瘤最常见的表现有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等,控制不好极容易诱发其他疾病。由于复查不及时,病情没得到有效控制,今年8月,最不爱住院的李奇又病了,这次是脑出血。当地医院完善检查后又发现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径已达5.5cm左右,当地医院无法治疗遂建议李奇转入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治疗。就这样,李奇和杨牟主任及他的团队再次“相遇”。

但此时病情已不容乐观。入院后行主动脉CTA检查发现,李奇的胸主动脉下段假腔内已经形成血栓,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这就意味着病变血管跨越胸腔、腹腔及双腿,手术将涉及胸腹部多血管和脏器,随时可能面临大出血和器官衰竭等棘手问题。

更为棘手的是,手术一刻也不能耽搁。由于胸腹动脉夹层已经形成较大的动脉瘤,而且伴有疼痛,有破裂先兆,如不及时处理,患者随时都可能因夹层动脉瘤破裂而导致死亡。

做还是不做?杨牟主任和团队没有片刻犹豫,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可手术怎么做也是个问题,杨牟主任介绍说,考虑到创伤小、恢复快,首选治疗方式是经血管介入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手术,通过降主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可达到血管腔重新塑形的目的。但这类手术花费巨大,且因患者相对年轻,日后需要再干预的概率很大。

权衡再三,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杨牟主任选择了通过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胸腹主动脉瘤并重建内脏血管的开放手术。“这类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对医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杨牟主任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但由于开放手术花费低且日后需要二次干预的机会小,对李奇而言是最佳选择。

这是医者的担当,也是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以患者为中心最好的体现,更能从侧面体现出他们的技术自信,实力让他们更有底气。

18小时的轮番坚守——
3套手术方案、15名医生轮番上阵,手术成了!
手术难度显而易见。主动脉夹层合并嗜铬细胞瘤,这就意味着血压有剧烈波动的风险,如果术中血压明显增高,夹层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引发大出血。与此同时,此前左侧嗜铬细胞瘤开放手术的黏连也会为血管分离带来难度,加上患者血管条件差,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广,势必会增加血管重建和缝合的难度。

谁都明白这会是一场“硬仗”,但没人退缩。

为了护航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血管外科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组织心内科、呼吸内科、营养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学科进行会诊,提前联系输血科准备血制品,反复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光手术方案血管外科团队就制定了三套,预计手术时间为8-10个小时。

但没想到第一道游离关就遇到了难题。手术如期进行,杨牟主任作为主刀医生,熟练的开胸、开腹,断膈肌,但由于嗜铬细胞瘤引发的长期高血压以及夹层本身渗出的慢性刺激,李奇的血管壁厚且僵硬,这给分离带来了很大难度,此外由于之前多次手术,脾脏、左侧肾脏区域黏连严重,器官游离也不顺畅。好不容易胸主动脉及周围器官分离完成,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也因局部血管黏连严重而“卡”住了,担心出血太多,术中操作不敢贪多贪快,光血管和器官游离就花了5个小时时间。

血管吻合重建过程中同样挑战重重。由于胸主动脉局部血管条件差,分支血管根部黏连严重,为恢复血流供应,术中选取四分支主动脉人工血管分别与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左侧肾动脉吻合。因右肾动脉存在副肾动脉畸形、血管纤细,张居文副主任带领团队“精雕细琢”,成功完成了肾动脉与人工血的“接轨”,保住了右肾的供血。

“血管游离、吻合和重建过程中要保证器官的正常血运,否则可能因缺血时间过程而导致器官的衰竭,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手术损伤,这是手术最大的难点和挑战。”杨牟主任介绍说,因有自体主动脉及人工血管双通路供血,下肢缺血时间很短。整个手术过程中,共有14个吻合口,重建了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动脉,左侧肾静脉,在此期间患者内脏血管及髂动脉均搏动良好,吻合口无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此时手术室的钟表显示已经是半夜11点,从早上九点开始手术,至此时间已经过去14个小时。

血管缝合和后续的“查漏补缺”也是个磨人的细活儿。常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下,李奇的血管已经变得很“脆”,缝合过程中针距不能太小也不敢过紧拉线,血管外科团队只得采取“迂回”策略,利用垫片和残余人工血管材料进行加固,保证吻合口无漏血情况。此时血管外科杨牟主任,张居文、车海杰副主任,刘国龙、宋富波、王涛、于本翔、王程杰、王小磊、裴志刚、荣翔、封学栋、牛文强、杨忠振、董恒阳医生已经在台上连轴转了18个小时。

“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回想手术的全过程,杨牟主任十分感慨。一张不经意间拍下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份不易,手术室的墙角,一名医生躺在手术衣拼成的简易“床单”上短暂休息,戴着口罩的脸上的疲累尽显,这个场景让患者家属忍不住泪目。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团队
长达35天的精心守护——
事无巨细的照料和多学科团队护航让男子重获新生
“这样的手术没有团队的力量是完不成的,是毓璜顶医院强大的平台和多学科通力协作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杨牟主任感慨地说。

他给记者分享了几个细节。术中不仅血管外科15名医生连续奋战了18小时,同时为患者保驾护航的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团队。器械护士吕恒远连续工作十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喊苦不叫累,自始至终动作敏捷,面带笑容,给了医生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巡回护士郭小燕连续奋战12小时,因太过劳累引发偏头疼,但为了不因换人带来的差错风险,始终克服身体的不适坚守在手术室内。而正是麻醉科李明川医生及其团队的专业与负责,才能保证手术平稳进行。

其实,手术顺利完成只成功了一半,帮患者度过后续的“关卡”直至其完全康复才算真正的大功告成。

而大手术的术后管理尤其重要,涉及感染、营养、内环境的处理等诸多方面,这个时候需要医护人员真正扑上前、钻进去,仔细探寻患者每一处细微变化,并从中抽丝剥茧的找出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杨牟主任告诉记者,多亏了重症监护室、心内科、呼吸内科、营养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胸外科、心外科、胃肠、泌尿外科科等兄弟科室的共同努力,大家各自发挥所长给予综合的治疗方案,才能将患者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胃肠功能紊乱的“紧急关头”拉回。

为了保障李奇的生命安全,血管外科医护团队也没有片刻松懈。术后是否并发脊髓缺血截瘫?是否并发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导致脏器缺血损害?或吻合口哆裂出血导致休克死亡?这些并发症任何一个发生都会导致手术的最终失败!所以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管床医生车海杰副主任、刘国龙、于本翔、王程杰每天2-3次到监护室查房,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汇报给杨牟主任,给予相应处理。5天后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车海杰副主任医疗组立即成立了特护小组,刘国龙、于本翔、王程杰三人轮流24小时看护病人,连续半个多月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情况,“死盯”术后恢复的每一处“蛛丝马迹”。

护理团队也及时跟进。血管外科于英护士长成立了护理特护小组,在基础性护理和专科护理之外,还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每4小时主动与医生沟通患者的情况,并主动做好患者的治疗、配合和心理疏导。

人性化关怀与照顾无处不在。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在科室床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仍倒出一张床来方便家属晚上休息。医护人员的轮班“陪聊”也让李奇有了更多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转入普通病房之初,他很长时间都不敢睁眼,手术留下的心理创伤和恐惧也让他无法正常入睡,但这些都随着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得到改善。从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到有了接下来生活的打算和安排,如今病情稳定的李奇也会主动与医护人员分享孩子的点滴,脸上的笑容也跟着多了起来。

值得欣慰的是这种大型手术容易并发的严重并发症,例如致命致残大出血、重症感染、胃瘫、下肢瘫痪、血栓塞疾病、器官衰竭等,经过手术前充分的准备,每位术者精准的手术,术后医护多学科团队全程细心的看护调理,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成功的避免了以上严重并发症。

13年后的“缘分”续写,让李奇有了重新拥抱新生活的机会,也让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和多学科团队综合救治的能力、用心以及人文关怀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以患者为中心从来都不是空话,而应该体现在诊疗过程的每个细节中,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次次的主动呵护与付出,人民的生命健康才更有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奇的新生显然更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